拉索是一個保守的作曲家嗎?
?拉索是一個保守的作曲家嗎?
提及意大利作曲家拉索,一般的音樂愛好者非常熟悉他的無伴奏合唱曲《回聲》,可是拉索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并非是以此曲奠定的。拉索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佛萊芒樂派的傳統(tǒng)在這位高大人物身上達到了頂峰,意大利人稱他為世界性的人物,他的藝術(shù)成就是一個半世紀佛萊芒復調(diào)音樂的頂點。它們集中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成就的神韻和光輝。他的墓碑銘文上寫的是:“這里安臥著拉索,他使困乏的世界清醒,世界的不諧和在他的和聲中運動著。”(www.l14l.cn)
奧蘭多·迪·拉索(1532~1594年)出生在比利時的蒙斯(當時是法屬尼德蘭地區(qū)),他的名字以多種形式出現(xiàn),其音樂生涯從孩提時代便開始了。作為當?shù)啬峁爬烫煤铣獔F的男孩,他的嗓音非常優(yōu)美。正是由于他的音樂天賦,以致后來被一個到處搜尋年輕音樂家的意大利貴族拐走了。他被弄到西西里總督府,服務(wù)于貢扎加的費迪南公爵,在最初的音樂經(jīng)歷中,他漫游意大利藝術(shù)勝地,從曼杜瓦到米蘭,從那不勒斯到帕勒莫;21歲時便成了享有“羅馬和世上所有教堂之母”之稱的圣約翰·拉特蘭教堂的合唱團領(lǐng)班。1554年他從意大利來到安特衛(wèi)普,在那里出版了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安特衛(wèi)普圣歌篇》,這是一本著名的17首無伴奏圣歌集。不久拉索又有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位保護人,即巴伐利亞的阿爾伯特公爵,從此拉索到了慕尼黑的宮廷,這位公爵大人使他的名聲雀起。拉索的聲譽從此傳遍歐洲。拉索的黃金時代自此開始了。他從一個鄉(xiāng)下人成為一個有地位的上等人乃至貴族。他在巴伐利亞宮廷娶了一位貴族小姐,他們的4個兒子后來都成了音樂家。他死后,兒子們出版了他的歌集《音樂大全》,因而,在音樂史上,拉索較之后來的李斯特,在事業(yè)和生活上要春風得意得多。
關(guān)于拉索的創(chuàng)作原則和創(chuàng)作風格,音樂界有著不同的觀點。權(quán)威的《新格羅夫音樂及音樂家辭典》認為拉索同帕勒斯特里納一樣,是一位保守的音樂家。研究文藝復興音樂史的專家霍爾德·布朗的觀點正相反。還有些人認為他兩種風格兼而有之,或者說他完全超越了純宗教音樂的創(chuàng)作原則。
持第一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如果把拉索同帕勒斯特里納作一個比較的話,兩人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都有著無窮的天賦和天衣無縫的技巧,并且都醉心于使用這種技巧和創(chuàng)作原則;也許是他們的地位決定了其創(chuàng)作上的保守,他們的許多風格相同,如頻繁地使用三度跳和以一度來解決的裝飾音等。另外,二人的作品主要是圣樂,帕勒斯特里納的作品是清一色的圣樂,拉索盡管周游列國,但一生留下的作品如52首彌撒曲、100首圣母頌以及1200首經(jīng)文歌等等,大都也是圣樂作品,僅從這方面而言,他是保守的作曲家就能令一般的音樂愛好者信服。然而專門研究文藝復興音樂史的人則更多地從其創(chuàng)作風格方面理解這一觀點。
許多持相反觀點的人,認為拉索不是一個保守的音樂家。在許多方面,拉索與帕勒斯特里納是不同的,二人同樣可做一個比較:在當時法屬比利時出生、在意大利受音樂教育而在德意志創(chuàng)作的拉索簡直是一個世界性的人物。而帕勒斯特里納“足不出戶”,一生幾乎未曾離開過羅馬甚至羅馬的教堂;后者的音樂集中體現(xiàn)了天主教音樂的風格,他本人是反宗教改革派音樂家的典范,然而拉索的藝術(shù)包羅了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的各種風格特點,如法國的香頌歌曲的優(yōu)雅和技巧,意大利牧歌的美感及德國音樂的深刻和細膩。在對生活的感受方面,拉索甚至超過同代的佛萊芒大畫家皮埃特·勃魯蓋爾,其音樂色彩輝煌,充滿激情,某些動人的世俗歌曲中的歌詞即便“對今日音樂廳而言,色情味也太重”,這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傾向和浪漫主義的潮流。在創(chuàng)作法則上,帕勒斯特里納嚴格遵循傳統(tǒng)的天主教會倡導的法則,拉索則更多地采取“新藝術(shù)”創(chuàng)作原則,如導音的使用等。從許多方面看,拉索并非是保守的作曲家,他的創(chuàng)作反映了一個新時代,充溢著浪漫主義的氣息,《不列顛百科全書》亦持這一觀點。
還有的認為,從時代而言,縱觀整個音樂史,拉索是一個超越時代的作曲家,他不反對傳統(tǒng)的音樂卻創(chuàng)作了違背傳統(tǒng)的世俗音樂;他并不醉心于“新藝術(shù)”理論、不與新音樂流派合流卻制作了超越時代的作品。有關(guān)資料證實:拉索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但他并沒有反宗教改革的熱情。僅憑這一點,就反映了他對于圣樂創(chuàng)作立場的不堅定性。生活在反宗教改革時代的拉索正處于他才華橫溢、事業(yè)蒸蒸日上的時期,他不僅沒有反宗教改革的熱情,相反還受到宗教改革和人文主義新思想的影響,如他的作品有的表達了對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贊賞。在新教中心羅切爾(胡格諾教中心)、倫敦和海德堡,出版的拉索的音樂作品很合新教派的口味,它們在英格蘭倍受歡迎;他的香頌歌曲為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引用(在第二幕)。由于阿爾伯特公爵過分寵愛他,所以這些有違天主教圣樂原則的作品才得以出版流行;當老公爵死后,新的保護人盡管也很欣賞拉索的才華,但卻反對他超越的立場,所以拉索漸漸失寵。拉索是一位天主教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圣樂是其作品中數(shù)量最多的,但他的音樂風格特別是俗樂卻受到新時代的影響,反過來,它們也影響著整個時代。他進入宮廷和教堂后創(chuàng)作了不少不朽杰作,這些作品沖出了封閉的教堂;可以說這位“音樂王子”是那個時代作曲家的典范,但他又超越了那個時代。
在拉索身上有還有很多很多的謎,這些謎同對拉索是否是保守作曲家爭論一樣讓世人迷惑不解。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