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故事簡介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釋義:早晨丟失了,傍晚得到了。比喻開始的時候遭到損失,而之后的一個時候又得到了補償。東隅,東方日出處,借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借指傍晚。
兩漢之交,跟隨劉秀的開國名將有二十八位,號稱“云臺二十八將”。征戰(zhàn)間隙,諸將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話題無非是自述戰(zhàn)功,胡吹亂侃。每當眾將爭功論能之時,大將軍馮異從不參與其中,總是一個人默默地躲到大樹下面。于是,士兵們便給他起了個“大樹將軍”的雅號。
馮異,字公孫,原來是王莽的手下,后來被劉秀手下游說,投降了劉秀。他為人謙和,作戰(zhàn)勇猛,為東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秀初到河北之時,河北幾乎已落入他人之手。劉秀北上,即遭到通緝,一路奔波,饑寒交迫。一日,他們來到河北饒陽蕪萎亭,當時天氣寒冷,北風凜冽。馮異到附近的村子里要飯,給劉秀弄來了一碗豆粥。劉秀一口氣喝下,頓覺甘美無比。第二天,劉秀還在回味那碗豆粥的香味。
當他們走到滹沱河邊時,忽遇暴雨,幸好河邊有幾間屋子,一行人便進去避雨。屋中有爐灶,馮異便抱來柴薪,鄧禹生好爐子,讓劉秀對著爐火烘被淋濕的衣服。不一會兒,馮異從房子里找到了一點麥子,給劉秀做了一碗麥飯。對于這一段君臣的患難經(jīng)歷,劉秀一直念念不忘。登基之后,劉秀還專門給馮異寫信說:“我時時記著當年將軍在蕪萎亭端給我的豆粥,在滹沱河遞給我的麥飯。你對我的這些深情厚誼,我至今還未報答呢!”
建武三年(公元27年),馮異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這時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從另一戰(zhàn)場回到宜陽,恰與馮異相遇。鄧禹要求與馮異聯(lián)兵合擊赤眉軍,馮異認為時機尚不成熟,但鄧禹態(tài)度堅決,馮異無奈,只好口險出征.www.l14l.cn
雙方交戰(zhàn)后,赤眉軍佯退,棄盡輜重。當時漢軍正缺軍糧,士兵們只顧爭先奪取糧草,不料赤眉軍回軍掩殺,馮異指揮軍隊拼死奮戰(zhàn),赤眉軍才稍稍退卻。馮異見部下將士饑餓疲倦,建議休戰(zhàn),鄧禹不聽,命令重新發(fā)起進攻,結果漢軍大敗,鄧禹狼狽逃回宜陽。
馮異棄馬步行回營寨堅守,很快又組織了數(shù)萬精兵,與赤眉軍約期決戰(zhàn)。馮異命部分士兵化裝成赤眉軍,埋伏起來,而自己率領前部與赤眉軍交鋒。赤眉軍見馮異前部軍隊勢力單薄,認為有機可乘,于是出動萬余人攻擊馮異前部。馮異奮勇抵抗,一直戰(zhàn)至黃昏,這時化裝成赤眉軍的漢軍伏兵一齊殺出,赤眉軍在暮色中難分敵我,頓時大敗,被生俘八萬余人。
馮異大敗赤眉軍的事情,漢光武帝劉秀很快就知道了。劉秀立即犒賞了馮異及其部下。劉秀對馮異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你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真可謂是失去了東方日出的陽光,卻在桑樹、榆樹上得到了落日的余暉?!?/p>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出處:南朝·宋·范嘩《后漢書·馮異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