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瑯玡臨沂(今屬山東),后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jīng)》,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集序》等。
王羲之《蘭亭集序》(局部)
許多藝術家都有自己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yǎng)鳥,王羲之也有他特殊的愛好——養(yǎng)鵝。他認為養(yǎng)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tài)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zhí)筆、運筆的道理。不管哪里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道德經(jīng)》。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jīng)書的。后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yǎng)了一批品種好的鵝。一日,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乘舟于紹興游覽,船到縣禳村,見河里有一群白鵝悠閑地浮游,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王羲之看得出神,詢問得知這些鵝為道士所養(yǎng),便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我把這群鵝全部送給您。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抄寫一卷《道德經(jīng)》?!蓖豸酥簌Z心切,欣然應允并很快寫就《道德經(jīng)》交與道人,將鵝帶回家。從中,也不難看出王羲之的率真性情。
王羲之書法廣采眾長,冶于一爐,創(chuàng)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被后人譽為“書圣”。其《蘭亭集序》為書家所敬仰,被稱做“天下第一行書”?!短m亭集序》為草稿,記述了一次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jù)說后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集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今日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
《樂毅論》44行,真跡早已不存?,F(xiàn)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此帖雖屬小楷,但寫得雍容和雅,有大字的格局,且筆勢精妙,備盡楷則,行筆自然,字勢逸宕,與唐以后書法大異其趣。
王羲之《樂毅論》(局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