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光的歷史故事
李紅光,朝鮮族,曾用名李弘海、李義山,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軍的前身——磐石游擊隊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抗聯(lián)著名將領。1910年生于朝鮮京畿道,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雙伊特支組織委員、磐石游擊隊隊長、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參謀長、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等要職。
李紅光
李紅光自幼在朝鮮生活,不堪忍受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憤然隨其父母來到中國吉林省伊通縣三道溝屯流沙咀子定居。在中國,他同樣受著封建地主和惡霸豪紳的欺壓。生活的貧困和階級壓迫的痛苦,使他無比憎恨那種黑暗的社會制度,十八九歲時,毅然投入朝鮮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斗爭。1930年,在中國境內的朝鮮共產黨員遵照共產國際的指示,全部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李紅光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從此,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投身于中朝人民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斗爭。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著東北土地,全東北人民的反日運動風起云涌。中國共產黨挺身而出,站在抗日斗爭的最前列。中共磐石中心縣委為保衛(wèi)黨的機關、懲治賣國求榮的漢奸走狗,建立了一支小規(guī)模的革命武裝——打狗隊,李紅光任打狗隊隊長。后來,打狗隊不斷發(fā)展壯大,成為磐石工農義勇軍、南滿游擊隊,以至于威震南滿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的有生力量。(www.l14l.cn)在早期革命活動中,李紅光顯露出超人的大智大勇。一次特支七八名同志聚在他家開會,忽聞當?shù)氐牡刂魑溲b正朝這邊走來,他靈機一動,讓其余的同志拿起鋤頭等農具到自家門前的地里耢草。待地主武裝來時,他即以雇短工干活為名,鎮(zhèn)定自若地支走了對方。打狗隊成立不久,他參加領導了中朝兩國群眾包圍磐石警察署的斗爭,奪回被日寇和漢奸走狗逮捕的數(shù)十名黨員和群眾。他在磐石地區(qū)黨領導的“四·三”、“五·一”、“五·七”等數(shù)次群眾反日運動中,總是首當其沖,英勇無畏。特別是“五·七”運動,四千余群眾揪出五十多個漢奸走狗,舉行游街示威,聲勢浩大,驚動了磐石、伊通、雙陽三個縣的統(tǒng)治集團,他們糾集了千余兵力,四面包圍了群眾的集結地,并鳴槍威脅。李紅光一馬當先,奮勇沖在群眾隊伍的前頭,與敵人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同時也對敵兵做好宣傳瓦解工作。終于迫使敵人兵力撤走,獲得了斗爭的勝利。
1932年初,黨派楊佐青協(xié)助他工作,任打狗隊政委。他與楊佐青帶領打狗隊在呼蘭鎮(zhèn)西南,繳了以地主李二閻王為首的“大排”的二十多條槍,處決作惡多端的李二閻王。搞掉了呼蘭鎮(zhèn)周圍的一些漢奸走狗,營救出被敵人抓走的二十多名反日群眾。在李紅光的領導下,打狗隊越戰(zhàn)越勇,威名遠震。
1932年5月,按照黨的指示,以打狗隊為主組建了南滿第一支正式的工農抗日武裝——滿洲工農義勇軍第四軍第一縱隊(亦稱磐石工農義勇軍),李紅光擔任縱隊部參謀長職務。同年冬,楊靖宇到南滿整編各紅色游擊隊,磐石工農義勇軍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楊靖宇親任政委,李紅光任教導隊政委。從此,李紅光成為楊靖宇將軍的親密戰(zhàn)友和得力助手,為中朝兩國人民的抗日斗爭鞠躬盡瘁。
1933年冬,李紅光隨楊靖宇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部隊越過輝發(fā)河封鎖線,開辟了柳河、通化、清原、興京(今新賓)等新的游擊區(qū)。翌年春至年底,獨立師參謀長、第一師師長的李紅光率所部挺進到桓仁、本溪縣,將這一帶的抗日義勇軍、山林隊以及飽受日寇蹂躪的人民群眾發(fā)動起來,開辟了以老禿頂子和和尚帽子兩座大山為中心的本、桓抗日根據(jù)地,為后來抗聯(lián)在這一地區(qū)從事四年半之久的武裝抗日斗爭奠定了基礎。
在長期的武裝斗爭中,李紅光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成為東北人民革命軍中一位優(yōu)秀的軍事指揮員。1934年初冬,李紅光與楊靖宇率三百余指戰(zhàn)員在涼水河子東吐嚕屯被日偽軍包圍,李紅光帶四十多人化裝成日本守備隊,他本人化裝成日軍軍官,往西突出去。途中被一支日軍攔住去路,他用日語與對方聯(lián)系上,雙方走到一起。日軍的軍官被他訓斥一通,并出其不意拔出指揮刀砍死那日本軍官,繳了這隊日軍的槍。部隊終于沖出敵人的包圍。緊接著,他率七十余人在駝腰嶺設下埋伏,打壞了一輛日軍汽車,活捉偽通化縣長徐某和一個日軍指導官,繳獲二十三支步槍和四支手槍。
1934年冬,日寇對抗日武裝實行了冬季大“討伐”,李紅光率一師轉戰(zhàn)在桓仁、興京等地,與敵人進行了無數(shù)次血戰(zhàn)。深冬,他率百余名戰(zhàn)士跨過鴨綠江,襲擊了朝鮮的捷克城,解除沿江各警察署的武裝。當日寇大軍趕到時,他已率隊返回通化、桓仁一帶。不久,他再創(chuàng)驚人之舉,帶隊打進朝鮮東興城。東興城為中朝國境線上日寇之后防要地,設有幾道警備網(wǎng),水陸警戒日夜不斷,況兼城里工事特別堅固,素有“銅墻鐵壁”之稱。李紅光率隊攻入此城,日偽當局甚為震驚。當時偽滿各報評論“謂此役是‘九一八’以來抗日第一次壯舉,是‘高麗’獨立后的重大事件”。日本關東軍的報紙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國境警備史上空前事變?!?/p>
1935年春,楊靖宇將軍帶一支騎兵隊伍到興京、桓仁一帶活動。5月上旬,李紅光率領一師部分隊伍到桓仁縣海清伙洛與副師長韓浩率的隊伍會合,商議也要組織騎兵隊,狠狠打擊敵人。爾后,李紅光率隊到興京籌集馬匹。5月下旬的一天,他領著近二百人的隊伍從興京向桓仁進發(fā),準備再籌集些馬匹,在桓仁成立騎兵隊,當部隊行至興京與桓仁交界的老爺嶺(今老嶺山)時,與二百多名偽軍相遇。他果斷地指揮戰(zhàn)士們擺開陣勢,向敵人猛烈開火。敵人憑借其武器裝備上的優(yōu)勢頑固抵抗,戰(zhàn)斗十分激烈。李紅光冒著彈雨親臨前沿陣地指揮作戰(zhàn),打退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反撲。在戰(zhàn)斗中,他發(fā)現(xiàn)敵人的一個機槍陣地對我部隊構成極大威脅,便舉起望遠鏡搜索那機槍陣地的準確位置,不料,敵人的機槍掃了過來,他胸和腿部中了幾彈,倒在血泊之中。戰(zhàn)士們將他送到靠近桓仁海清伙洛的黑瞎子望密營中搶救,因傷勢過重,加之醫(yī)療條件有限,搶救無效,3日后光榮犧牲。
李紅光的一生是戰(zhàn)斗的一生。他為中朝兩國人民的共同事業(yè)而英勇犧牲,是兩國人民的優(yōu)秀兒子。他的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彪炳史冊,萬古長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