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近親偷子亂伦ⅩⅩ99,综合国产精品2021

  • <mark id="lnu3d"><thead id="lnu3d"><input id="lnu3d"></input></thead></mark>
  • <output id="lnu3d"></output>

    <acronym id="lnu3d"></acronym>
    <sup id="lnu3d"><thead id="lnu3d"><input id="lnu3d"></input></thead></sup>
  • ? 首頁 ? 理論教育 ?弱小民族的抗戰(zhàn)之聲

    弱小民族的抗戰(zhàn)之聲

    時間:2023-04-22 理論教育 版權反饋
    【摘要】:第五節(jié) 弱小民族的抗戰(zhàn)之聲——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一、圍繞黨派統(tǒng)一、抗戰(zhàn)復國、成立臨時政府而進行的戰(zhàn)宣傳中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往重慶。當時朝鮮義勇隊的隊員遍布6個戰(zhàn)區(qū)13個省份,幾乎每一支國民政府軍隊都有朝鮮義勇隊的隊員協(xié)助做宣傳工作。

    第五節(jié) 弱小民族的抗戰(zhàn)之聲——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一、圍繞黨派統(tǒng)一、抗戰(zhàn)復國、成立臨時政府而進行的戰(zhàn)宣傳

    中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往重慶。在這期間,以韓國《獨立新聞》和《新華日報》為首的媒體客觀公正、全方位地報道了韓國臨時政府開展獨立運動的情況,不遺余力促進韓國獨立運動蓬勃發(fā)展。

    1896年4月7日,旅美醫(yī)學博士徐載弼創(chuàng)辦了大韓民國最早的民辦報紙《獨立新聞》。該報提倡西方新聞價值觀,旗幟鮮明地宣揚傳媒的社會責任。

    1944年,《獨立新聞》中文版復刊號在重慶發(fā)刊。當期社論的題目是《在民主團結的基礎上擴大起來的韓國臨時政府》,盛贊韓國各黨派統(tǒng)一團結的成就。在新聞欄里發(fā)表有國民政府立法院長孫科在1944年5月28日舉行茶話會歡迎新任韓國臨時政府各級要員,以及中共代表林祖涵、董必武的新聞。該刊還特設專論欄,復刊號上刊有賽珍珠的《韓國人應該自治》和韓國學者寫的《韓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原則》等文。該報還發(fā)表了臨時政府與各個同盟國的備忘錄,希望“同盟國應迅速承認臨時政府,并給韓國以作戰(zhàn)物資的援助,使韓國國內外抗日斗爭能夠展開”。[36]

    《新華日報》與韓國獨立運動的關系亦非常密切,韓國臨時政府在渝的六年期間,《新華日報》發(fā)表了社論、短評,對重大事件的評論,賀紀念活動的報導,對韓國臨時政府的評論與消息,對政黨、團體的評論與消息,軍事評論與戰(zhàn)場消息等文章100余篇。[37]

    抗戰(zhàn)復國是韓國臨時政府在重慶的工作中心,在韓國淪陷34周年的時候,《新華日報》發(fā)表社論《團結復國》,對韓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表示贊賞,同時也指出了獨立運動存在的問題:“韓國人民亡國34年,也為復國奮斗了34年,許許多多的志士拋擲頭顱,不僅震驚著日寇的膽魄,也深深感動國際正義人士,然而34年悠長的歲月,韓國的革命視野,尚不能脫出坎坷的困難道路,究其原因主要為,過去韓國各黨派革命志士內部的不團結,互相摩擦,嚴重的阻礙了革命事業(yè)的開展?!弊詈笊缯撘布耐n國人民:“一個為民族自由,為民主而團結戰(zhàn)斗的民族是一定要勝利的?!?sup>[38]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支持韓國獨立運動的良苦用心。

    《新華日報》為宣傳韓國“三一”革命精神,用了大量的篇幅刊登文章,為聲援韓國獨立運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輿論工作。其文章有《朝鮮“三一”獨立運動》(1938年3月1日)、《韓國獨立宣言二十周年紀念》(1939年2月28日)、《建立被壓迫民族反侵略統(tǒng)一戰(zhàn)線》(3月1日)等30余篇。這些文章從不同角度闡釋了“三一”革命運動的偉大意義,對其性質、作用、影響等方面作了評價?!缎氯A日報》認為:“偉大的‘三一’獨立運動,是朝鮮民族向野蠻的日本帝國主義展開血的斗爭,是被壓迫利剝削了幾十年的殖民地奴隸的怒吼,是朝鮮民族革命運動和民主主義運動的序幕,是朝鮮民族解放之先鋒?!?sup>[39]《新華日報》還認為:“‘三一’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它的結果,不僅使強盜寇敵對朝鮮民族不能不采取微小的讓步,同時使朝鮮民族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開始新的斗爭方式,為完成‘三一’運動未完成之遺業(yè),急需展開更深入更艱苦的革命運動。”[40]

    《新華日報》對韓國獨立運動的報道和發(fā)表的文章,態(tài)度鮮明,尊重歷史,熱情關心,真誠支持?!缎氯A日報》是中韓人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用生命和鮮血結下深厚情誼的歷史見證。[41]

    二、對義勇隊、光復軍的抗戰(zhàn)宣傳

    朝鮮“三一”獨立運動失敗后,大批愛國志士和革命青年流亡中國,繼續(xù)進行復國運動。1937年7月7日,中國全面抗戰(zhàn)拉開序幕。朝鮮民族革命黨領袖金若山積極奔走于朝鮮各黨派之間,希望在共同反日前提下建立一個統(tǒng)一戰(zhàn)線性質的革命團體,在他的努力下,朝鮮民族戰(zhàn)線聯(lián)盟成立,下轄的武裝隊伍朝鮮義勇隊也隨后成立。1940年,金若山率部到達重慶,將義勇隊總部設在重慶鵝公堡。

    義勇隊創(chuàng)建不久即奔赴武漢會戰(zhàn)的前線陣地,由于朝鮮義勇隊的戰(zhàn)士人人都能操一口流利的日語,因此他們擔負的主要任務是對敵宣傳工作。

    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后,朝鮮義勇隊本部根據不同地區(qū)的不同情況,制定了朝鮮義勇隊工作計劃。其工作計劃是:

    (一)協(xié)助戰(zhàn)區(qū)司令部工作

    (1)搜集敵情材料,包括收錄敵方播音,翻譯、整理敵軍文件,審問俘虜。

    (2)訓練對敵宣傳工作人員:如舉辦短期日語培訓班,幫助部隊官兵學習日語和對敵宣傳的技術與方法。

    (3)教育俘虜,包括日本俘虜和韓籍日軍俘虜。

    (二)前線工作

    (1)以前線部隊為對象,對全體官兵進行對敵宣傳訓練。

    (2)對敵人宣傳工作:組織戰(zhàn)地宣傳隊,直接在戰(zhàn)壕中對敵宣傳,瓦解敵軍;組織游擊宣傳隊,深入到敵后進行對敵武裝宣戰(zhàn)。

    (三)一般軍民的宣傳工作

    (1)對一般民眾宣傳,鼓動廣大民眾的抗敵情緒,促進中朝民族間的友誼。

    (2)勞軍工作,組織勞軍團,流動慰勞官兵。

    (四)淪陷區(qū)工作

    在游擊隊進行對敵宣傳,并深入敵后,爭取敵占區(qū)的朝鮮同胞參加中國抗戰(zhàn)。

    此后,朝鮮義勇隊根據這個計劃,在各個戰(zhàn)區(qū)開展工作。當時朝鮮義勇隊的隊員遍布6個戰(zhàn)區(qū)13個省份,幾乎每一支國民政府軍隊都有朝鮮義勇隊的隊員協(xié)助做宣傳工作。朝鮮義勇隊還根據總部的安排,派出宣傳隊到敵后去,向廣大民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他們用朝鮮亡國的生動例子,告訴敵后民眾,只有實行徹底抗戰(zhàn)、打倒日本法西斯軍閥,才是解救自己的出路。他們的宣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敵后老百姓很受感動。[42]一位70余歲的老太婆聽了他們的演講后,動容地說:“你們也幫我們打鬼子,我們一定能打勝利!”[43]

    至1940年10月,朝鮮義勇隊在前線和敵人后方,共印發(fā)中、朝文小冊子5萬份,傳單51萬份,標語40多萬份。[44]此外,他們還在后方協(xié)助中國軍隊的政治部,創(chuàng)辦了許多簡易日語培訓班,訓練了6萬多名對敵工作的干部;他們還在各地協(xié)助中國軍隊教育俘虜,在“和平村”有50多個朝鮮籍俘虜,經過他們耐心的說服教育,自愿加入該隊,參加中國抗戰(zhàn)。[45]

    1940年11月4日,朝鮮義勇隊在重慶舉行擴大干部會議,總結了對敵宣傳的教訓。第一個教訓:與軍隊沒有完全配合起來。第二個教訓:與民眾沒有密切配合起來。第三個教訓:非武裝的對敵宣傳是不如武裝的對敵宣傳,在宣傳要配合戰(zhàn)斗的意義上尤其是很重要的。第四個教訓:工作太過于流動而不集中??傊覀兪且粋€國際隊伍的立場去參加各地的抗戰(zhàn):工作,一切的工作是協(xié)助中國的對敵宣傳工作……[46]義勇隊根據這些教訓對宣傳工作做出了改進,對日宣傳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這次會議也是朝鮮義勇隊歷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義勇隊從配合中國全面戰(zhàn)場作戰(zhàn)轉向敵后,在廣大淪陷區(qū)展開了各種形勢的宣傳工作。

    1940年4月,韓國國民黨、韓國獨立黨和朝鮮革命黨三黨在重慶綦江召開聯(lián)合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成立韓國光復軍的決議。1942年5月15日,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明令朝鮮義勇隊改編為韓國光復軍第一支隊。光復軍在渝五年期間,也做了對日、對朝的宣傳工作,有助于瓦解敵軍士氣,鼓舞中朝人民的斗志。

    韓國光復軍協(xié)助中國軍隊抗日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展開對日軍的心理攻勢,以及爭取日軍占領區(qū)韓僑的反日投誠工作。他們用電臺廣播、陣前喊話及空飄傳單等方式,宣傳中國抗戰(zhàn)必勝,日本軍閥主義必敗的道理,以喚起日軍士兵反戰(zhàn)厭戰(zhàn)的情緒。例如,活躍于晉豫邊境武安縣一帶的韓國光復軍,通過對敵宣傳,結果使“敵軍士氣頹喪,厭戰(zhàn)之心益熾,敵酋甚為恐懼”[47]。在平津沿線活動的一支光復軍,“建立據點工作甚佳,與敵軍中之韓國民眾密切聯(lián)系,消息常通,韓民紛紛來歸,參加光復祖國工作。敵寇大為慌恐,現(xiàn)將該線韓人撤離前線,集中城市,加以監(jiān)視”。[48]韓國光復軍還經常在戰(zhàn)地召開軍民聯(lián)歡會,成立軍民俱樂部,他們用朝鮮亡國的例子教育中國民眾;或組成話劇團,以朝鮮亡國的悲慘景象演出有關抗日的話劇,激勵中國人民的抗日斗志。[49]

    三、以中韓文化協(xié)會為核心的民間文化交流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韓國光復的希望大增。1942年3月22日,孫科在東方文化協(xié)會發(fā)表演講《韓國獨立運動問題》,表示中國外交目前“最重要的是承認韓國臨時政府”。鑒于孫科在重慶輿論界的影響力,他的這一呼吁很快得到中韓兩國諸多政界要人的回應。

    1942年10月11日,中韓文化協(xié)會在重慶廣播大廈舉行成立大會。中韓雙方的政界要人悉數(shù)出席。孫科稱:“遠東戰(zhàn)亂本由日寇并吞韓國肇其端,自從韓國淪亡,東亞民族數(shù)十年來從未獲一日安寧。我國抗戰(zhàn)發(fā)生,主要目的遠不僅為抵抗侵略,謀取本身之自由獨立,尤在消滅日寇,建立東亞永久和平,并聯(lián)合世界各國為自由和平奮斗,以期共同完成民族平等之任務。故今日中韓兩民族攜手成立斯會,對于促進中韓兩民族聯(lián)系與團結,為世界正義,兩民族之獨立、自由、平等而奮斗,所具意義極為重大?!标U明了成立該會的意義。

    會議敦請中方于右任、戴季陶、鄒魯、張繼、王寵惠、馮玉祥、陳果夫、白崇禧、張治中、郭沫若、周恩來、莫德惠、于斌,韓方李青天、趙素昂等為該會名譽理事,選舉中方孫科、吳鐵城,韓方王海公、金奎光等為監(jiān)事。

    作為具有半官方、半民間性質的對外民間社團,中韓文化協(xié)會圍繞著韓國獨立運動展開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在承認韓國臨時政府等問題方面采取各種手段與西方媒體搶奪話語權,發(fā)出了成熟而獨立的觀點。

    中韓文化協(xié)會以“文化”為名,其主要任務是促進中韓文化交流。由于當時處于抗日戰(zhàn)爭的特殊環(huán)境,這種文化交流頗具戰(zhàn)時色彩。中韓文化協(xié)會所開展的中韓文化交流活動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戰(zhàn)爭階段,主要圍繞抗日復國運動開展各種活動,如創(chuàng)辦韓文培訓班,編寫韓國歷史教科書,吸收中國青年參加,學習研究韓國文化、外交、商務關系,培養(yǎng)中韓交流人才[50];為在華韓國留學生提供獎學金,幫助他們在華學習生活,中韓文化協(xié)會曾資助韓國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51];翻譯出版韓文版的《三民主義》等重要書籍,幫助韓人學習和了解中國國民黨的理論和主張[52];捐助印行音樂家安益泰作曲之《韓國愛國歌》中國版,廣為宣傳韓國復國意義;舉辦韓文研究班,借以溝通中韓兩國之文化;舉辦新年音樂會,演奏第六交響曲及祖國等曲[53];與中央青年劇社共同公演以韓國革命運動為背景的“槿花之歌”[54]等。

    第二階段是在戰(zhàn)爭勝利前后,中韓文化協(xié)會創(chuàng)辦了《中韓文化》會刊,使中韓文化協(xié)會的文化交流功能得到強化。該會刊目前只能見到兩期,第一期由中韓文化協(xié)會成都分會創(chuàng)辦(1945年8月1日),第二期由中韓文化協(xié)會主辦(1946年1月1日上海)。韓國臨時政府主席金九為創(chuàng)刊號題詞“中韓勢如唇齒”,孫科理事長題詞“共同奮斗”,中韓文化協(xié)會秘書長司徒德題詞:“我熱誠盼望韓國革命志士繼續(xù)其數(shù)十年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光榮歷史,乘時奮起配合盟軍共滅倭寇,奠定世界永久和平!”[55]從這兩期發(fā)表的文章觀察,雖然論述韓國獨立運動文章仍有相當比例,但明顯已開始重視中韓之間的文化交流。第1期共刊載11篇,除創(chuàng)刊詞外,論及韓國獨立運動內容者5篇,介紹韓國歷史文化及其他內容者5篇,在宣傳分量上兩者不相上下。第2期共刊載文章18章,其中涉及韓國獨立運動4篇,介紹韓國歷史文化及其他內容者14篇,后者占了絕對優(yōu)勢。從中可見,《中韓文化》的辦刊宗旨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已有所變動,中韓文化交流的內容日益占據主要地位。[56]

    《中韓文化》是中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成了中韓兩國一些著名文學家交流感情的紐帶。中國文學大師巴金先生為韓國著名革命詩人魯彥逝世后所寫的《寫給魯彥兄》,就刊載在《中韓文化》上。巴金在文中寫到:“在中學讀書的時候,你的《燈》,你的《狗》感動過我。那種熱烈的人道主義的氣息,那種對于社會的不義的控訴,震撼了我的年輕的心。我無法否認我當時受到的激勵。自然我不能說你給我指引過道路,不過我若說在那路上你曾經扶過我一把,那倒不是夸張的話。我們十三年的友情,就建立在這一點感激上面?!?sup>[57]這篇文章讓人感受到了中韓兩國文學大師的深厚情誼和中韓兩國難以割裂的文化淵源。

    另外,向中國人民介紹韓國的歷史文化、人文地理、政治經濟是《中韓文化》的重要任務。該刊發(fā)表的文章給中國人民了解韓國打開了一扇重要窗口。例如載于《中韓文化》的《韓國開國史話》就是關于韓國歷史研究的重要文章。作者金恩忠分析了中、日、韓關于韓國史研究的現(xiàn)狀,強調韓國人自己研究本國歷史的重要性。這篇文章系統(tǒng)闡述了韓國歷代歷朝的歷史,其中對中韓兩國關系的歷史做了濃墨重彩的敘述。他寫到:“回憶中韓文化歷史之關系,遠溯周秦,其間歷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中華民國,尤以晚近韓國革命黨人與中國革命黨人之攜手,并肩奮斗,則肇自辛亥及民國十年廣州護法政府之承認韓國臨時政府,協(xié)助培育軍事、政治、教育各種人才,其關系更為密切?!彼€建議:“中韓以人文地理歷史四千余年之關系,理應并肩攜手,徹底了解唇亡齒寒之關系,提倡東方學術,彼此充分認識,樹立永久和平,俾共達富強康樂之境也?!?sup>[58]

    《中韓文化》上刊載的金文所著的《韓國地理概況》是關于韓國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文章。該文從韓國的自然環(huán)境、水系、氣候、經濟、人民、交通、都市七個方面全面地介紹了韓國的人文地理概貌,尤注重介紹日本對于韓國的全方位侵略。[59]

    該刊也發(fā)表了很多介紹和研究韓國文化的文章,例如李允宰所著的《朝鮮世宗大王與文化事業(yè)》指出:韓國歷史上的世宗朝代“在文化史上曾渲染過一頁燦爛的光彩,給予后代的子孫啟發(fā)了豐富的智慧”,“在韓國歷史上,發(fā)揚了前古無比的偉業(yè)。不但是李朝五百年中之黃金時代,在世界文化史上,亦有莫大的貢獻”。[60]

    夏里著《韓國新文藝運動的回顧和前瞻》是一篇介紹韓國新文藝運動的論文,作者分列初期浪漫主義自由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文學、現(xiàn)實主義和自然主義文學的生長、民族文學和普羅文學的兩大分野、新體詩運動、日寇御用文藝團體“朝鮮文人協(xié)會”、今后韓國新文藝運動的展望六個部分,全面回顧總結了近代韓國的新文藝運動。[61]

    《中韓文化》還刊載了陳大榮的《高麗的大藏經雕版》和見著的《朝鮮的畫家》,向中國人民介紹韓國佛教文化精粹。另外,該刊還刊載包括小說、散文、新詩、舊詩在內的文學作品,交流中韓文化。例如《中韓文化》第2期就刊載了金海剛著,天均、來東合譯的新詩《涌出來吧,偉大的力量》。“這首詩氣勢宏大,作成于抗戰(zhàn)已經勝利,韓國即將復國之際,表達了韓國志士為了實現(xiàn)祖國的光復已經鼓足了勁,卻又遇到國際社會的種種阻擋難以發(fā)揮,因而大聲疾呼:‘讓偉大的力量涌出來吧!’意義非常深刻,對于中韓兩國人民都有重要的啟迪和鼓舞作用?!?sup>[62]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