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播音員主持人的綜合素質
一、綜合素質的結構體系
素質,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是指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上的先天的特點。我們這里說的素質及人們日常指稱的素質,實際上通常指的是“素養(yǎng)”,《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平日的修養(yǎng)”。其實,結合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和實踐看,一個人素養(yǎng)的形成,既有先天因素作為物質和精神的基礎,也有后天的學習和養(yǎng)成,包括家庭、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其中既有他人的客觀因素,也有自身的主觀因素,綜合起來形成我們常說的一個人的素質。
談到人才的素質,無論哪一類人才,一般由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職業(yè)素質、身心素質共同構成一個人綜合素質的結構系統(tǒng)。結合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yè)特點,由以下四個方面的具體要素構成體系:
在上述素質之中,我們必須承認存在著從事播音主持工作所需要的特殊意義的素質,即天賦。這里所說的“天賦”,不光指播音員主持人身上那些與生俱來的天賦條件,如容貌、聲音等物質性的先天條件和基礎,還應當包括能夠透徹理解并達到職業(yè)要求所具有的過人的“悟性”,這種職業(yè)悟性是先天基礎與后天努力及效率、效果的集合。職業(yè)悟性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如對語言的悟性:能講一口正確流利的普通話,吐字清晰,語言表現(xiàn)力強,語感好,口才好;還包括對職業(yè)需要和獲得相關能力的悟性,如面對話筒、鏡頭應有的積極交流狀態(tài),能很快適應播音主持工作的各種情境;對播音主持工作特點規(guī)律與要求的領悟能力強,善于舉一反三,工作上手快,進步大,一句話,職業(yè)化過程迅速、高效,并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同時,他們的人格特征必須與職業(yè)需要匹配,如對人、對事物、對世界的好奇心和熱情、開朗的性格,樂于和善于表達,大方自然、可信可親的氣質,與人打交道的真誠和溝通能力等。
這是一個反映播音員主持人綜合素質固有規(guī)律的、相對靜態(tài)的、穩(wěn)定的構成體系,即播音員主持人綜合素質的靜態(tài)結構。在我們根據(jù)播音員主持人工作特點所列出的各項素質中,每個分項在播音員主持人綜合素質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平均發(fā)力或處在同一個層面上的,它呈現(xiàn)一種類似塔狀結構的特征。它們的構成與關系如下圖:
這個塔形結構圖簡要表明播音員主持人綜合素質結構中的序列關系,處在底層、決定能否進入播音主持行業(yè)門檻的是“一般性素質”,如身體素質、語言素質、心理素質;處在較高層次、決定工作優(yōu)劣的是“特殊性素質”和“重要素質”,如職業(yè)素質(其中包括高層次的語言素質)、文化素質等;處在塔尖統(tǒng)領全局,決定一個播音員主持人最終能走多遠、能達到何種高度的是“核心素質”,如思想、人格素質等。
全國觀眾格外喜愛的央視主持人崔永元,1985年大學畢業(yè)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做記者,在電臺11年天南海北的采訪生涯中,他“喜歡和老百姓在一起,聽他們說話,聽他們講故事”,采制播出了相當多的優(yōu)秀節(jié)目。1996年他到中央電視臺作《實話實說》節(jié)目的主持人,隨著節(jié)目的影響漸漸成了公眾人物。“于父母、同事和領導的及時提醒、幫助,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節(jié)目主持人除了要主持節(jié)目,還要對社會抱有真誠的愛心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笔畮啄陙?,崔永元帶領他的團隊制作了《實話實說》、《小崔說事》、《電影傳奇》、《小崔會客》、《我的長征》等得到社會廣泛好評和對普通人有深刻影響的節(jié)目,他一再強調“先做人,再做節(jié)目”,他追求的是在主持人這個位置上能為社會多做有益的事!不僅如此,節(jié)目之外早在1988年,他曾鼓勵給欄目組來信的將要輟學的貧困學生考上大學,并默默資助其學費和生活費,直至大學畢業(yè);當他聽說曾做客《小崔說事》的一位嘉賓(三輪車夫范師傅)身患癌癥無錢醫(yī)治,立刻拿出獲得“中央電視臺十佳主持人”的10萬元獎金給范師傅治??;在《我的長征》錄制過程中,小崔的行動和影響力凝聚了眾多普通群眾一點一滴匯成的可觀的公益捐助,他們沿途共捐助資金1 500萬元[5]。主持人到達這樣的境界,其核心素質在其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在災難報道等特殊情況下,播音員主持人都可能面對完成職業(yè)角色的任務與人文關懷之間的矛盾,此時孰輕孰重?如何取舍?當然需要核心素質的抉擇。比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災難突然襲來的時候,播音員主持人對數(shù)萬同胞生命逝去的悲痛溢于言表,也理所當然地得到觀眾的理解、支持乃至稱贊,但是,作為新聞工作者,他們還擔負著把災情迅速、及時、準確、全面報道出來的媒體責任,無數(shù)播音員、主持人、前方記者都強忍巨大的內心傷痛,在幕后痛哭失聲,克服重重困難,保持冷靜投入高強度、高難度的直播報道中。人們大概記得那位痛失母親和女兒仍堅持救災工作以致暈倒的女警察蔣敏,在央視《愛的奉獻》那場晚會中的,擔任嘉賓采訪環(huán)節(jié)的主持人白巖松,為避免對蔣敏過多的刺激,找到領導提出不要讓她彩排,現(xiàn)場采訪時他抓住蔣敏的手,傳遞出溫暖和力量,但是,白巖松感覺到蔣敏的虛弱,“身體像一片葉子,幾乎輕得沒有任何分量”,當她幾乎站不住時,摟住她的肩,盡管還有兩個問題沒問,白巖松當即決定不問了:“不說了,我們走?!彼鲋Y敏走下舞臺,把她送交給陪同的工作人員[6]。
媒體在選拔播音主持人才時對綜合素質的各項要求和考察,常常體現(xiàn)出自己的選擇傾向及側重標準。如鳳凰衛(wèi)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在接受《解放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鳳凰’找的主持人,有文化要求,有思想要求,思想比漂亮臉蛋更重要?!?sup>[7]
此外,其中各個不同層級的素項,對應播音員主持人的實際工作會有具體的區(qū)別,或者表現(xiàn)為程度上的差異,或者體現(xiàn)為范圍上的差異。因為在本書后續(xù)的章節(jié)里會涉及播音員及各類節(jié)目主持人的素質要求,這里就不展開談了。
二、綜合素質的“動態(tài)”變化
在明確播音員主持人綜合素質的靜態(tài)結構體系后,我們還須認識到這個綜合素質同時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素質中固然有一些先天的不可改變的因素,但從總體上來說素質的各項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首先,社會、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如時代的前進、科技的進步、傳播環(huán)節(jié)的變化,會對播音員主持人的素質特別是職業(yè)傳播素質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其次,由于播音員主持人個人努力和追求的原因,在職業(yè)精神、職業(yè)道德、人格素質、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在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會發(fā)生變化。何況作為傳媒公眾人物的播音員主持人是承受巨大壓力的群體,有自我突破不斷進取的壓力,有同行競爭的挑戰(zhàn),還有來自新生力量不容放松的緊迫感,而外界對節(jié)目的意見往往都反射到播音員、主持人身上,成功與失敗、喜愛與責難、得與失、名與利交替上演,因而各項具體素質的變化,實際上會有積極、良性或消極、惡性兩個不同方向的變動。
第三,素質的動態(tài)發(fā)展不僅僅是播音員主持人自身活動的結果,它必然受到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如工作團隊的理念、業(yè)務水平及氛圍,其他工作伙伴的支持程度,欄目為發(fā)揮播音員主持人綜合素質所提供的平臺,業(yè)務機遇、領導對播音員主持人使用及發(fā)展的重視、激勵及培養(yǎng)和管理,乃至社會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認知成熟度,兄弟媒體對播音員主持人的報道、炒作等等,所以說,主持人的綜合素質在發(fā)展的進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某些異化或失控的形象。
由于媒體工作的放大效應,播音員主持人往往會成為社會公眾人物、知名人物,在浮躁、忙亂、鮮花和掌聲、金錢與地位的誘惑面前,主持人應該保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有的主持人保持清醒頭腦及平和心態(tài),有的主持人卻一頭栽進去,“樂在其中”;有些主持人巴不得多出鏡、多上封面,更高興接受各方邀請、參加種種應酬,沉湎于觥籌交錯之間,飄飄然于溢美之詞當中。這里有輿論和社會的“品位格調”,也有主持人自身的“定力”與“把持”,對此類“熱炒”,余秋雨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人在社會上稍稍出一點名,應該自知社會需要自己的究竟是什么”,“一個人的專業(yè)成績如果要換得別人對自己更大范圍的關注,在我看來是一種忘乎所以的矯情,如果社會上也出現(xiàn)了這種非分的關注,我們應該矯正,而不是迎合”。[8]類似的情況恐怕是世界上所有的主持人都會遭遇、都要做出抉擇的問題。美國CBS《60分鐘》主持人之一埃德·布雷德利曾是幾位男主持人中最年輕的一位,因而成為各種名目邀請、追逐的目標,他曾為此感到“榮幸”,后來則感到“毫無意義”,讓助手婉言謝絕,自己根本不去理睬[9]。
播音員主持人的綜合素質是我們培養(yǎng)選拔播音員主持人的標準,也是播音員主持人不斷提高自己和修正自己的標桿。
本章小結
在這一章里,我們從播音主持工作和播音員主持人這兩個角度,非常概要地介紹了我國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質、工作特點、業(yè)務范疇,以及播音主持工作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并說明了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yè)角色,分析了其內涵、辨析了播音員和主持人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最后論及播音員主持人綜合素質的結構體系,同時指出這個靜態(tài)體系存在動態(tài)變化的必然規(guī)律。礙于本書的篇幅,關于播音主持概論的介紹和講解只能擇其要點展開,而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理解本章內容對于后續(xù)內容的學習,以及正確認識播音主持工作是十分重要和有現(xiàn)實意義的。
思考題
1.播音主持工作在廣播電視傳播中占有怎樣的位置?
2.你怎樣認識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yè)角色?他們的工作主要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有哪些?播音工作與主持工作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3.你如何理解播音員主持人應當具有的素質,以及這些素質間的關系?
4.為什么說播音員主持人的綜合素質是個動態(tài)概念?
【注釋】
[1]引自: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在第十六屆北京廣播電影電視設備展覽會(BIRTV2007)主題報告會上的講話,2007年8月21日。
[2]孫靜是成都交通頻道《914幫幫忙》欄目的主持人,“主播”是對消息類節(jié)目主持人的稱謂,詳見第七章第一節(jié);此處是報紙對主播概念的泛用。
[3]引自夏榆等:《孫靜:別把我的冷靜叫勇敢》,《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
[4]張英:《主播——跑最后一棒的人》,載《南方周末》2005年3月3日。
[5]參見:《光明日報》2007年11月9日報道《崔永元:先做人 再做節(jié)目》。
[6]參見白巖松、武強:《愛如潮水 愛不退潮》,《震撼 戰(zhàn)地手記》,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7]轉引自《選拔鳳凰主持人 思想比漂亮臉蛋更重要》,《解放日報》2007年6月29日。
[8]摘自《文摘周刊》總第901期,1998年8月19日。
[9]趙淑萍:《電視新聞節(jié)目主持藝術》,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年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